沒想到台灣引以為傲的高科技產業,它的廢棄物流竄全台,而世界級科技大廠卻束手無策。沒想到二○一三年《紐約時報》盛讚台灣是「垃圾變黃金」的典範,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率高達八成,並不正確。
從○二年開始,政府大開廢棄物「再利用」大門,卻成為廢棄物處理廠商的漏洞商機,他們左手收高科技公司的廢棄物,右手卻隨意棄置,遍及全台十三條大小河川,影響環境。
這幾個月來,《天下》資深主筆呂國禎、主筆陳良榕、文稿編輯李郁欣,從南到北親訪每一個廢棄物棄置現場;調查採訪科技業最上游的大企業、科學園區,到最下游的廢棄物處理廠商;仔細翻閱每一位檢察官的起訴書、判決書;反覆詢問主管機關經濟部工業局、環保署、地方環保局……。抽絲剝繭,結果難過地發現,這是一個失控的體系。
沒有一個人願意看到這樣的事實,這篇報導出刊後,可能引起許多當事人承受輿論的壓力,但依然決定呈現真相。
台灣有一流的高科技業,產官學界卻無力處理所生產的廢棄物。「就像一個豪宅,富麗堂皇,但廁所卻無法處理大便,這就是台灣目前最迫切的問題,」一位觀察者表示。